教研頻道2021-2022學年第九期202205

 二維碼 514
發表時間:2022-05-06 10:29


教研頻道2021-2022學年第
20220
5

福州第十八中學

教科室

新”在哪里?--解讀系列之二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


相較2011版課程標準,“新課標”有哪些變化?不同學科、不同學段如何精準領會課標理念?“新課標”相關要求如何在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得到細化落實?

歷史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自2022年4月21日正式發布以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初中歷史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考試評價和教學研究遵循的重要依據,必將引導和推動新一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與《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老課標”)相比,其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強化了歷史課程的育人導向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二、明確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歷史課程目標從老課標“三維目標”發展到新課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反映了新時代新的課程理念。新課標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表述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要素,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強初、高中學段的銜接,更好地體現學習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三、精選和優化了課程內容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示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新增了“歷史課程內容結構示意圖”,將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融為一體,值得關注。

課程內容中的前六個板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每個板塊都包括了內容描述、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四方面的內容。值得強調的是,新課標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增加了“跨學科主題學習”,以此來加強培養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在總課時中專門規劃出10%的課時,設計若干活動,將分散的知識整合,借助不同課程所學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新增了學業質量板塊

這一板塊包含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兩部分內容。新課標將7~9年級作為一個學段,研制了相應的學業質量標準,從“掌握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聯系”“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三個方面來整體把握學業質量的評價,可以引導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更加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


五、課程實施的要求更加具體、針對性更強

在教學建議中,新課標特別強調了課程實施中要突出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評價中,強調了“教—學—評”一致性。同時,特別強調了“學業水平考試”的要求,彌補了老課標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缺失。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命題工作的重視,與近期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


新課標特別增加了“教師研究和教師培訓”的要求。從培訓內容到培訓實施都給予了詳細的闡述,旨在強調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讓教師樂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提升教學能力,解決教師“怎么教”的問題。同時,新課標還從區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兩個方面明確了教學研究的方向,目的是不斷促進教師個性化、精準化的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地理

新版課標課程內容與2011版內容大體相同,在結構上進行了微調,新課標適應新形式下對于學生的新要求,強調地理實踐力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增設跨學科主題建議與范例,進一步體現了地理學科綜合性。課程標準圍繞地理學科素養,堅持育人為本,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融入信息技術,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開展學科實踐。


新課標的“新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強調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保護地球環境;

2.地理工具與地理實踐單獨列出,增加跨學科主題學習;

3.將網絡信息技術融入地理教學;

4.地理教學活動建議更具體,指導性更強;

5.強調地理教學與命題中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教學建議:

1.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德育為先,以學科素養的培養為綱,突出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

2.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及地理實踐能力。

3.繼承、開展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設計具有整體性、情境性,提出問題,整合教材內容,推進地理教育跨學科融合。


道德與法治(初中)

2022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革新和走向深入的標志性事件,也是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里程碑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最大遵循,值得為之簡要解讀,以拋磚引玉。


在課程定位上,首次明確定位于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較之于此前定位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而言,已是地覆天翻,不可同日而語。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課程上實現重新定位,終于讓初中思品教育回歸本真,回溯源頭,回應現實,重塑課程的獨特性。這意味著初中思品課將再次把“政治性和思想性”扛在肩上而成為獨特且無可替代的立德樹人的關鍵性課程。


在課程理念上,展示了不同既往的全新課程理念。第一次把“立德樹人、一體化設計、綜合課程構建、大思政教育”等納入課程理念的范疇,無疑是一次變革和飛躍。這其中,一系列的課程理念既有繼承,也有創新,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既立足于中國社會發展現實,也呼應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育人要求和目標,很好地解決了當下和未來的關系,前沿與現實的關系。這值得深究和探討,也值得踐行和發展。全新版的初中道法課程標準,將是今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創新的摹本。


在課程目標上,首次把初中思品學科核心素養學術化、課程化和具體化、規范化,并形成序列化的課程設計。這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上具有全面創新的學術意義和深遠的教學指導意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化和規范化,不僅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功能更加聚焦和突出,更加熠熠生輝而不同凡響,也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專業化要求更加凸顯,更加受人關注,把“黨之大者”落地生根,這樣才能無愧于新課程標準的意涵。



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吸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最前沿的理論成果。與時俱進,站在前沿,不愧時代,回應現實,成了這次新版道法課程建設的最大特點和最新模樣。這在初中思品課程建設上既有先例前篇,也有拓展革新,具有實質性意義上的進步。今日的道法教學和課程改革是前瞻未來中國發展之需,當然就應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發展之需。這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設計不僅實現了迭代,更是充滿時代氣息,以圖領未來之先,領發展之先。

化學

1.全新界定課程性質。課程性質上,闡釋了化學的概念,明確提出了化學學科的特征,界定了化學學科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表述了學科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


2.立體架構課程理念。從課程的育人功能、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大概念統領的內容體系、素養導向的學科教學和促進發展的評價共五個方面對課程理念進行立體架構,立足于培養“三有”新人。


3.首次明確課程目標。義務教育化學課程首次提出了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共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需要培養。在目標解讀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創新意識和增強實踐能力等對核心素養的落地落實提出明晰要求。


4.路徑化課程內容。五個學習主題均以素養發展為導向,從基本思路與方法、重要態度來圍繞大概念構建內容結構,從教學策略、情境素材、學習活動的建議上確保了課程內容路徑的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跨學科主題(實踐)學習活動從課時上給予保障。


5.課程實施操作細化。新版課程標準用了近半的篇幅,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資源開發和師資培訓五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化的解讀,操作性強,為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生物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版)主要體現了以下變化和特點:


一、完善和明確培養目標,注重學科素養的達成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將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培養目標細化為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學課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是由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內容組成。


二、優化生物學課程內容,注重小初高學習的銜接

基于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以學科知識內在邏輯為主線,從微觀到宏觀、個體到群體、多樣性到統一性等視角,以學習主題為單位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課程設計充分利用我國生物學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經驗,使初中階段的生物學學習與小學和高中階段能夠有效銜接、循序漸進、連貫一致,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思想觀念和科學本質。


三、促進教學方式深度變革,注重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選擇恰當的真實情境,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等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新增“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主題,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理解科學、技術、工程學、數學等學科的相互關系,并嘗試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設計和制作,嘗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物理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稱“新課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導向,明確了物理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讀“新課標”,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新課標”的如下變化:


1.課程目標的變化。

從“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變化為培養“物理核心素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形成物理觀念的基礎是物理知識的學習,但是,物理觀念是對物理知識的總體認識,是物理知識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其中物理模型的建構及應用在過去的教學中,涉及不多。


2.課程內容的變化。

(1)由三個一級主題變為五個一級主題。將“實驗探究”單列出來,凸顯物理實驗整體設計,強調物理課程的實踐性?!翱鐚W科實踐”側重體現物理與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的聯系,在上一版課標中也有要求,在新課標中,地位更加突出。


(2)在“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題中,二級主題變化不大,但三級主題有較多變化。如“3.4.5結合實例,了解電功和電功率。知道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電功和電功率”的教學要求由“理解”變為了“了解”。


3.“學業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質量”,“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是對“教——學——評”的精細指導,積淀了物理教育科研的重大成果,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勞動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勞動課標”)明確了勞動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勞動素養要求和課程實施建議,直接指向學生在學習與勞動時間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函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研讀“勞動課標”,在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落實課標,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明確勞動課程目標。樹立觀念,要讓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形成勞動效率意識、質量意識,樹立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觀念。形成能力,要讓學生能系統分析資源條件,制定勞動方案,發展統籌思維,能使用常用工具,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勞動中的問題,學會團隊合作等。養成習慣,塑造品質,讓學生養成安全規范、堅持不懈的勞動習慣,養成持之以恒、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培育精神,要培養積極的勞動精神,繼承中華民族勤儉奮斗、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弘揚愛崗敬業的勞模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


2.選擇勞動課程內容。勞動教育必修課主要用于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1-2年級側重日常生活勞動和生產勞動內容,3-4年級及以上各學段要涵蓋三類勞動內容。學校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任務群中的勞動項目情況合理選擇,可以結合《成都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清單(試行)》的實施建議合理選擇勞動課程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學校勞動教育資源,形成校本化的勞動清單,逐步形成校本課程。


3.確保勞動時間安排。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這是底線要求。學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長短課結合使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勞動項目實施要求選擇單節排課或者2-3課時聯排。勞動課可以聯排,是不是可以排成一周,就不上課了呢?不是,勞動周與每周不少于1課時的勞動課一定不能互相替代。按要求,每學年安排一次勞動周,可以安排在學年內或者寒暑假,也可以根據農業時令特點安排在春耕播種時節、夏季農忙時節或者秋收時節,還可以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及愛國衛生運動等進行統籌安排。


4.注重勞動過程指導。要根據具體勞動實踐項目創設合理的勞動情境,注重情境真實性,凸顯教育性,體現開放性。準備階段要對學生開展勞動項目所需的知識、技能、觀念、規則等進行講解示范;要與家長及時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要準備好學生勞動場域相關所有事項。實施階段要進行勞動技能的淬煉、勞動習慣的培養和勞動品質的塑造,要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反復練習重要步驟,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反思階段要引導學生理解勞動實踐的價值與意義,通過講述故事、撰寫日志、制作勞動視頻等開展成果展示、討論、演講、辯論等活動,養成反思交流的習慣。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